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

機械與人

小時候,我的父親擁有一間火星亂竄的鐵工廠,這類工廠於民國八十年代以前〈含〉的沙鹿還很多,有些專門零件輪刀加工,有些則是組裝製造大型工業機械機台,家中工廠是後者。

以前常聽到車床、粉碎機、壓縮機等名詞,也常看工人鏤穿鋼鐵,摩擦生熱,旋出的鋼絲鬆軟如螺狀義麵,當真削鐵如泥;等我年紀稍長,有興趣了解家業時,它們大多已前進中國。往前進的社會,留不住太多悶熱的、打赤膊的、收音機大鳴大放的中小型鐵工廠。

理所當然,進步是個沒有定性的詞,工業或科技一旦往前走就不能顧到後面,曾經是新潮流,轉眼就變舊痼習,或者,就是那些脆弱不能造成任何妨礙的過去,可以轉型為鐵道懷舊或礦坑咖啡廳。現在視為進步的科技,是微型、冷調,愈來愈精密微小,且雙手不再沾染黑污。

也許每個時代的人都會隱隱感覺自己身在歷史的轉型期,文化的轉捩點。我們也是這樣吧。19世紀時,英國作家John Ruskin看到資本主義與工業競爭開始劇烈改變地貌與文化,身為維多利亞時期的人,瞻前顧後,他興嘆哥德式建築精神的消逝,認為當著迷於機械的冷靜、精準與效率時,人們將不再身體力行工作即創造即樂趣,也就失去人性〈dehumanize〉。

對19世紀反主流的Ruskin來說,醜怪亦美,而機械無情。不像圓規,人之為人,就是因為畫不出完美的圓,扭曲偏差與錯誤才是生命力的展現。他因此罪責工業時代,就算是醜怪也只能被複製,不能原創。現在看來這種責怪過時了。

以新衡舊,機械工業已說不上新穎先進。像我父親的鐵工廠那種傳統工業,就算是冬天也會在工作時汗如雨下,做工的人與機械都熱氣騰騰,徒手式的努力,工人們用手撫擦過所有零件機組,於溽夏與發燙的器械為伍,那早已是被排除在冷氣房與晶片之外的地方。

現在,人們對機械的意象,也早已超過冷靜精準的單一想像。我們擔心,遲早機械公敵要大舉失控反噬,要不然,就連今天看來,變形金剛都顯得溫潤古樸,有人性。所以cyborg〈半機械半人類、或是半無機半有機〉當道,不管機械是冷是熱,人類血肉的參與,渴望能使無機物不再是極端冷然,或者也不是唯有炙熱,所以cyborg像是適溫環境,生存理想中的彈性適溫。

不過理想是理想。小時候體會人與金屬的不同,父親的右手除了小拇指與無名指之外,其餘三指都在做工時被機械從中斬斷,不獨我父親,我大伯的大拇指也是。可能人們要在迎頭碰上金屬時,才會猛然想起身體從來都是不堪一擊。

想說,今天下午我剛去拔智齒,咧嘴讓尖尖的鑿子跟金屬切割器在嘴裡移動,相當難受,拔牙後,右半邊的臉都腫起來,像不想負荷這種粗魯的切割,發炎發腫;難怪過去看過的cyborg〈電影或現實中〉,都是在大型創傷後萬不得已才植入器械,像早期有名的機器戰警,或意外斷肢的人。

7 則留言:

01:26 提到...

我也要先說不好意思,
寫完後自己都覺得講的東西很生硬...
還從我家舊工廠到cyborg,東拉西扯的,
我都希望下次我能寫點更有趣的..

08:12 提到...

大師出馬,果真功力不同凡響。星期四小姐被前後夾擊,糗態百出。

鋼鐵廠小故事讓我想起你的孫師專題,用字精煉,觀察深刻,數十年流變娓娓道來,既宏觀又細膩。

文化批評部分又讓我感覺自己是文盲,真的沒事該多讀書,多讀書沒事。

08:24 提到...

天啊,這篇會不會太有深度!
好想刪掉我寫的文章!

看到這篇就想到以前筱玫老師課堂上的東西,
還有我在阿美利堅胡謅的報告,
早知道那時就問問01:26,
就可以拿到好一點的分數了。

人真的對機器又愛又恨耶,
很怕他們突然發瘋,但有像變型金剛一樣的東西在身邊,又覺得非常酷。

11:22 提到...

這篇讓我想起上駭客任務那些科幻小說課,
當時報告都有點亂寫,無法把理論跟現實生活或電影結合,你說的很好哩。

就說過有天份不一樣
文學 跟唱歌一樣 都需要點天份

09:27 提到...

那...我可以說我想到科人保嗎?
(其實沒有啦,硬是要呼應大家..哈!)

我也覺得這種角度很好玩,
許多電影也很愛拿來做文章,
其實我看到機械公敵時心中也嚇個半死,
因為人類的確是這世界最大的不完美變因!
又脆弱、又愚蠢、又自私、又貪婪,
又因為各種思考而製造更多的不完美情境。

文以載道,是我給的評語!

05:01 提到...

這邊請複製08:24前兩行

在我越來越離不開電腦的時候,心理對機械排斥的觀感也在增溫。有些人相信科技的(進步)會使人類生活更好,但我還是服膺如魔戒中邪惡機械的想法。慾望與進步互為循環,人類在其中只是燃料罷了。

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走路,坐在車子裡只是移動,不是經歷。

04:06 提到...

這邊請複製08:24及05:01前兩行

"往前進的社會,留不住太多悶熱的、打赤膊的、收音機大鳴大放的中小型鐵工廠。"
我覺得這寫的很好,我幾年前到大陸時,看到的就是打赤膊的社會,我覺得很奇妙,每個社會都會經歷類似的模式,從敲敲打打、熱烘烘吵雜的工業到講究氣氛的服務業或高科技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