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13日 星期六

加到你的購物袋

延續Blog上: I will e-mail you和CC文化。

是的,剛剛在網上訂一百美元的螃蟹樹(Crabtree& Evelyn)身體乳液、洗髮乳、沐浴乳、室內芳香劑,系統說會寄確認信到信箱,也的確立即收到,過了一天,又收到更新說貨品已用DHL寄出。

像失心瘋,我又訂了經濟學人(The Economist)半年份,但住址竟寫錯,只好千方百計,搜尋哪裡有客服人員E-MAIL。

上週,幫一個台灣的朋友網購了香蕉共和國(Banana Republic)的折扣毛衣,現已好端端躺在房間。

自從到美國,信箱裡好多優惠通知,只要曾在此店消費,通常都會問E-MAIL,後會定期接到折扣券,Fall Sale、Columbus Day Sale,樣樣來,也難免確認無聊課程信件時,沉迷網上琳瑯滿目的型錄,衣物、書本、身體保養、配件。型錄精緻到可以zoom in,zoom out,甚至看的比在店中還清楚,也讓人不知不覺就add to the shopping bag。

難怪,嘉君說他姊姊到美國後,常在網路上買東西,衣服、鞋靴甚至家具。

昨日,上台灣Yahoo網站,發現新光三越週年慶廣告,立刻點入,但是就只是pdf檔的廣告海報,只可遠觀無法購買。不過,旋即收到Lacoste,10/14前只要購滿150元立即折扣25元的信,幸好,想買的衣服沒有SIZE,也湊不到150元,省了一筆花費。

一從圖書館回家,暫住我家的NYU好友,立即說:「剛剛在J. Crew網站看到大特價,有一件好好看的毛衣。」,我們又在網上瀏覽起來...

網路商務真無孔不入,而且只要輕按幾下,輸入信用卡號碼,成就一筆交易。

好像過分依賴網路,一則報導「干物女」令我驚嚇:
日本新流行語「干物女」是凡事都說:「這樣最輕鬆」的年輕女人,假日時幾乎在家裏睡覺,穿著高中時代的體育服,歪斜躺在家裏喝啤酒看電視、DVD或上網完全進入懶散舒服的生活。這原是日本漫畫《螢之光》裏二十七歲的女主角雨宮螢的狀態,也是許多年輕女人的生活寫照,引起絕大共鳴。

干物女10特徵:1.不管額頭看起來有多高,在家裏一定把頭髮隨意夾起; 2.愛穿寬鬆的運動彈性布料,整體看起來不搭也無所謂; 3.隨便站在廚房吃東西; 4.只有爬樓梯讓自己心跳; 5.忘記東西則不脫鞋而直接以腳尖踩地板到房間拿; 6.假日不化妝也不刷牙洗臉; 7.一晃半年沒上美容院;只有夏天除毛; 8.一個人也敢去飯館吃飯; 9.認為在家看漫畫上網也比跟男人談戀愛有趣; 10.回覆簡訊不但字數少且慢。

(真害怕,好像有幾點揪住痛處。)

好吧,我一直想在網上買個體重計呢。

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

C.C.文化

有感於美心夫人所寫的「I’ll email you」,我也想和大家分享進入新職場後遇到的「CC文化」。

6月換新工作,是我畢業以來第一份正常的辦公室工作,也許是因為環境不同,同事雖然也會聊msn,卻更熱愛outlook信件往返,常常一件芝毛蒜皮小事,大家在一小時就來往了7、8封信討論,剛開始我沒有隨時注意outlook的習慣,常常跟不上大家話題,搞得我後來有點神經,很愛按「傳送/接收」,第一時間看完信件並回覆。

但在辦公室,除了outlook文化,更不能忽視的是「c.c.文化」,c.c.就是carbon copy的縮寫,意謂「複寫本」,最簡單的使用方式,就是當你跟A君討論時,必須CC給A君和你的主管,好讓他們隨時知道事情的發展。

CC的意涵和目的,在無聊的辦公室中,就像戰場上的交鋒,前陣子主責專案的B君總是將案子直接呈送給主任,不久後事情出問題,需要組長幫忙解決,組長卻以一句「我不知道事情的發展。」斷然拒絕,因為B君從頭到尾都忘了CC組長,現在千錯萬錯都是他自己的錯。

當別的部門員工難搞時,信件一來一往總會聽到同事暴跳如雷,隔壁老專員冷靜的說:「再回信吧,順便連同之前回信CC給他主管」,狠毒招數。

另一狠招,當你與對方有所爭執時,再接到回信,你會發現對方的CC人選中多了你的直屬長官,而且對方語氣丕變。

寄信前,除了主要寄件人,還要很仔細的加入CC人物,甲要知道所有大事小事,即使不回應,但你的發信次數代表了你的溝通良好與否。乙雖然不關自己的事,但非CC他不可,他才能藉此批評他人的工作,反正不關他的事怎麼罵都行。丙常常莫名奇妙接到很多CC的信,雖然不常回應,但他相信這是大家對其地位尊敬的表徵。

總之呢,大家以後萬萬要注意寫信給自己的人,CC了誰。

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

I’ll email you.

寫這篇文章時,我的explorer只開著一個tag: Gmail。

在美國的一年來,另一個重塑我認知的文化,就是email。”I’ll email you”這句話,一天總要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好幾次。以前,我認為email的時效性以天為單位,有時收到上週就寄出mail的回覆,也不會大驚小怪。我就帶著這樣的想法,到了可怕的email地獄。

不只一次懷疑,美國工作內容的一部分就是時時刻刻回覆email。才剛剛按下送出button,連一篇好友部落格的文章都還沒讀完,就會有一封尚未閱讀的信件正燒滾滾地躺在那等著你。我曾經在晚上十一點鐘寄給教授一封關於個人作業的問題,兩分鐘後,答案立即揭曉。

說實話,我不喜歡check email,這個動作讓我感覺遭受控制、壓迫,沒有自由。因此,我習慣等到空閒時,也就是做完功課、看完所有部落格及娛樂網站、msn上好友都在卻沒人理我時,「不得已」才開始慢慢回覆。

然而,好景不常,如此囂張也僅限於一年以前的日子。

現在,小組討論的紀錄,”I’ll email you.” 跟朋友約見面的時間,”just send me an email.” 第一次參加某個活動,”please leave your email address.” 再加上雜七雜八的學院群組訊息、活動reminder、議題討論、遠距教學網上貼的新資訊、還有一些Amazon或the Body shop會員的定期促銷,就足以讓瀏覽器忙得不得了。

剛開學時,連教授都會寄一封無內容的群組測試信,以確定每個學生都能收到未來一學期的郵件轟炸。

You’ve got mail,再也不是浪漫的電子情書。

這一年的訓練,讓我養成一上網就先登入Gmail的強迫性行為,寫這篇文章時,也常常不由自主點開瀏覽器,check email。我漸漸發現,這種行為根本不是想獲得新知,而是追求點開那粗體字的郵件後,看到未讀郵件又少了一封的快感。真正記在腦子裡的東西,反而愈來愈少。

當初抗拒的事情,現在竟然成為我的一部分。在網路新媒體如此發達的時代,各種幫助使用者得知「你有新郵件」的工具,正逐漸佔據整個桌面。Check your email,裡面有工作、有娛樂、有知識、有人際關係,還有整個生活。

當我發現自己因為在一小時內回覆email而有成就感時(雖然效率仍比不上美國人),事情真的不妙了。

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

MSN 怪癖!

在台灣的大家,許多人都擁有一個msn帳號,看著小綠人轉呀轉之後登入,是許多人每天的樂趣。我跟一些人聊天發現,好像每個人對於msn有不同的怪癖,有些人顯示總是顯示為離線,有些人回覆速度快得讓人十分緊張,歡迎大家聊聊自己或親朋好友使用msn時的怪癖,說不定自己每天都不小心觸怒他人了呢。

我先提供幾個朋友和我的怪癖:
1. 極討厭對方在自己一上線就丟過來一個表情符號卻什麼字也不打。
2. 極討厭來電震動。
3. 極喜歡留離線訊息給別人。
4. 習慣顯示為離線。
5. 不喜歡對方的文字中有一堆動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