操場邊的鞦韆上,只有蝴蝶停在上面,
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嘰嘰喳喳寫個不停,
等待著下課,等待著放學,等待著遊戲的童年...」
劉文正唱「童年」,充滿台灣教育體系大學以前,想像共同體場景。
又是考季,弟甫獲指考成績單。而遙想當年,一班40幾同學天天集合到,除了投影機、電視、40來副桌椅,黑板、講台、佈告欄,掛初一某、高三X門牌,連呼拉圈搖不成,小空間中。劇情是等每一節老師到來,不太情願的遵照口令,起立、敬禮:「老師好。」方得上課;假如課本沒帶,可能罰站、或說些「我對不起公民課本」台詞。
掃地時間,嘎嘰拉瓜搬動桌椅,書包丟走廊,各自工作,其中擦黑邊時髦又偏執,抹上蠟,用力搓揉,等門檻、教室四週亮晶晶,鐵定有成就感,但也要監督同學別一腳印立刻毀黑邊容,此時便見全班同學進門像飛躍羚羊或青蛙跳來跳去,只有評分值週大膽走過黑邊,工作者也得承受貧血眩暈,從蹲姿完成站起來那刻,絕對身處金綠色旋轉教室;不明白哪裡人發明了「擦黑邊」常規,學校籠罩某種紀律的神經質。
聯考前那段日子,黑板斗大倒數100,課程已結束,天荒地老卻須臾亦是永恆的自習時間,下午五點放學,搭上沙丁魚校車,立即回溫暖的家,時睡倒幾點鐘,隨意拿書胡看,邊剪手腳指甲,11點半左右家人睡了,看八點檔錄影檔,時索然無味,可能再讀一下,外頭樹影搖曳,風吹草動,半夜貓叫狗吠,有時超像怪物來襲,害怕急奔上床,隔天清晨六時立即被媽敲鑼打鼓叫醒,洗臉刷牙髮也不整,搭車,立即又入睡,驚慌下車,還要走20分鐘才到學校,當年不修邊幅,怒髮衝冠,在班聯會報告無厘頭糗態百出聞名。
母親堅持小孩吃完早餐出門,花樣頗多,但因父專攻畜產,乳品供應源源不絕,有時早餐令人傻眼,水餃配牛奶,馬鈴薯蛋沙拉配一杯牛奶,滾燙清粥搭鮮奶,通常食物囫圇下肚,便衝出門,早上肚子隱隱作痛,也不以為意。直到幾年後,弟向母親反應,類水餃牛奶組合,讓他一到學校書包未放妥,就得四處借衛生紙衝廁所,而且男生麻煩,如果去要鎖門的廁所,非尿斗解決,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大號中,他的茅廁談,映證東方人的「乳糖不耐症」。
那是有教科書、考試範圍、集體學習的年代,弟考前,告訴他珍惜同學自動自發清早到同一屋簷下,陪公子看書,人生中再無機會,這麼多人為共同目標奮鬥,空中俯拍,就像養兵千日用在一時,就像上沙場臨陣磨槍,就像士兵天天操練,嚴肅而壯烈的儀式。
90大學聯考前,流星花園當紅,f4曝光率極高,午餐時同學每每拿錄影帶重播,午休前一秒電視還開著,彷彿四位男子和杉菜的故事是心靈出口,96考前,超級星光大道爆紅,星光幫,人人談楊宗瑋、林宥嘉,流行藝壇起起伏伏,陪伴一代青年成長最終回憶,影響部分人心情,成就也殞落了部分人。
補習是鄉下小孩缺少的回憶,直到大學感知城鄉差距,不知,建中、北一女、中山、成功、附中、松山、延平、內湖穿著各校花綠制服,帶著花漾年華千萬風情,一放學到大間教室,混合聽課,曾擦出多少火花,恩怨情仇,座標和字母串起集體記憶,大家在南陽街擠著啖點啥小吃,好想要也去補殷非凡,搶救一下英文,也搶救貧乏高中生活。
國、高中讀女校,上了大學後才發現原來六年沒有男生同學,小學男同學音訊全無,男生仍來來去去,只是從不曾在15歲真正認識同15歲的男生,我帶著某種保護色來到政大。
女校,特別是女教會學校,是缺乏性別意識的地方,穿著裙長及小腿肚制服,總覺每人長差不多,少注意長相,直到學校辦園遊會南一中、長榮中學男生湧入校園,到處搭訕我同學才發現男女有別,那時,從沒想過流行為何物,衣鞋如何搭配,壓根是弟口中,又肥、又醜、頭髮不打薄只會假讀書成績也沒多好的「香菇族」,聯考前為求涼爽,加上狠心理髮小姐,更從香菇族變成平頭道人,還被教官說考前搞怪,罰擦訓導處玻璃一週,頭髮誤剪,一誤可不是三個月這麼簡單,自然捲如我,頭髮剛長出來爆炸像八○年代頭髮吹老高的小虎隊,買了最強力髮膠,還是弄到大學新生訓練首日,室友全跑光,瀏海還不聽使喚,隨便從衣櫃拿了寬鬆灰黑七分褲,火紅條紋衣,淺藍涼鞋,頂著蓬草(當天發誓不再使用多芬洗髮乳),成了給同學第一印象。
大概像叢林中的金剛到了紐約,小泰山到台北,看世界十分新奇,越看越有趣,沒想到城中人看我更像劉姥姥逛大觀園,格格不入。
弟身高181,夠高不帥,幽默風趣,有點瘋狂,讀的是男女合校高中,時常發現他新玩物,問哪來的,斑馬鉛筆盒是A女送的,小玩偶是B女送的生日禮物,C女寫卡片給他,無名相簿只有我跟呆yuko兩個朋友,鏈結呆yuko相簿,發現老弟在那暱稱是「我家呆奴隸」。挖腮,是八卦嗎?
男女合校好像玩得high一點,弟曾穿裙子繞操場三周,或許這才是孩子長成健康心志溫床,不會臉皮太薄,不會百轉千迴,男生不會太不擅表達,女孩不會太愛逞強,男生不會太宅,女生不致太邋遢,一切交流直來直往,沒有過多猜測、和為賦新辭強說愁。
平常模擬考只有260的他,聯考總分304.8,雖有進步仍差強人意,惟平時沒及格過的歷史81分,一心想讀商學院,數學還算不錯的他,只能先填各國立大學歷史、中文、哲學、人類、阿語,然後看未來造化。不過,吾家有弟初長成,瀟灑少年郎,就要上大學!
又是夏天,有批少年揮別一十七,又見考季,他們通過教育體制窄門,進入選填志願程序,告別高中同學,正準備跟千里來相會大學同學說HI。像當年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