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張圖片是台灣的實踐大學,來自BusinessWeek。
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選下面連結觀賞。
http://images.businessweek.com/ss/07/10/1005_dschools/
index_01.htm?chan=rss_topSlideShows_ssi_5
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
2007 Top 60 Design Schools
張貼者: 08:24 於 星期四, 10月 25, 2007 0 意見
標籤: 08:24
拜拜
本月主題很難寫。小時候在家亂翻農民曆算自己幾兩重,印象中得到平凡中庸的數字,不過重也不過輕,沒辦法過大富大貴神仙日子,也沒有跟另個世界的隔閡很薄,沒有什麼靈異經驗。
不過,即使過著缺少靈性缺少神異的日子,我從小拿香恭敬地拜拜。就算不清楚拜什麼,還是誠心誠意握三枝冒煙的細香長大。小時家中某面牆壁掛一小神龕,木質雕花小閣,裡面(好像)恭奉土地公,神仙穩坐神龕深處,對孩子來說又略高,臉看不清楚,但我知道每天早晚要燃三柱香。幾次搬家後,土地公被請奉到附近土地廟,因為奶奶家的媽祖要請到我家來。從那時起,發生更多次搬家,媽祖都跟著我們,我們也都仔細跟著媽祖,每次移動都請專人移神。
這暑假我在家,早上起床後要給媽祖點香,傍晚我在看派對達人時也要點香。因為母親很愛叫我點香,但她每天都對我插香的深淺、方位的歪直有意見。早晚點香,對媽祖說的話會隨時間轉變,但大同小異,先替身邊最親近的人順序點名祝福,然後說自己的願望。一天可以說上兩回願望,就算是重覆相同的祝願辭,也可以算奢侈,不用等吹蠟燭,每天都可以說兩次。
不只家中媽祖,有各種日子要拜神(也祭鬼),擺祭物焚金紙。我日子過得很混沌,24年來仍沒有完全弄清楚母親這種以年為單位重覆的儀式。年覆年,從跨新年的那場拜天公到又一場新年拜天公,穿插各種大小儀式重覆上演,我一再準備米來插香,還是不知道什麼時間拜什麼,用什麼拜,長方形的、細長的、超大張的、還是最常見的四方金?
要拜時我就誠心拜,但從來沒有認真去學去記這些家庭祭拜儀式。以後要消失了?對我來說,這些儀式真的只能在「家」舉行,因為家是穩固安定的,季節循環,祭拜的神祇也依序循環,這種傳統的力量,使每個尚未涉足的新時間都有熟悉感,有安身立命的基礎點,才能在家祭神。這跟在廟宇拜拜是大大不同的。
...說著說著,我自覺這種拿香拜拜不是宗教,像有宗教行為但沒有宗教意識,難以定位,沒有詞彙去形容。不過這確實是我對另一個(或兩個…)世界的想像方法...
張貼者: 01:26 於 星期四, 10月 25, 2007 4 意見
標籤: 01:26
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
Halloween, Halloween.
提到本月主題「萬聖節」,不自覺就會想到「中國人怕鬼,西洋人也怕鬼」這句老梗卻流行無比的應景話。
不過,到目前為止,我並沒有精采的靈異經驗。剛到美國時,還曾擔心若碰到鬼,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們溝通,差點沒事先擬好對話稿。
09:27的「關於鬼,與鬼片」生動又精闢地比較不同文化之下,人們如何呈現「鬼」的模樣。我沒有親眼見過鬼,只能跟著不同文化的「鬼節」起舞。台灣的鬼月,我總是會至少看完一部林正英的殭屍電影;聽藝人活靈活現地描述撞鬼經驗;對某些禁忌特別敏感而注重個人行為;之後與好兄弟一起大吃大喝過完熱鬧的中元節。
至於西洋鬼節「萬聖節」,我是到出國之後才開始體驗。約莫九月底十月初,supermarket就會開始充滿萬聖節的顏色:橘與黑。除了各種不同尺寸的南瓜,應景用品與裝飾物,當然還有趁時節推出的相關食品。例如,Starbucks的南瓜風味拿鐵;M&M的橘黑鬼臉糖衣巧克力;各bakery裡淋滿橘色糖漿的donut。
若去大一點的百貨商場,就可以看見苦惱的媽媽,正為孩子選擇適合的服裝,讓他們風風光光地去chick or cheat。去年此時,我還站在滿櫃的costume前,心想以後要把兒子打扮成尼斯湖水怪,後來去看表演,發現選拔出的最佳服裝,竟然是一條黃紅相間的軟糖。
萬聖節也是美國人開party的最佳藉口之一。很容易興奮的美國人在節日當天,少不了換上特殊服裝,臉上塗得花花綠綠,齜牙列嘴地大瘋一場。說是鬼節,其實是人化身成心目中的鬼,進行人類放浪形骸的活動,high。
最後,萬聖節不可或缺的,就是南瓜。去年是我第一次刻南瓜,事前想來有趣,完全忽略即將跟一個比頭還大的瓜奮戰的辛苦。先從南瓜帶蒂的地方削掉一塊,讓手可以伸進南瓜肚子裡,掏出濕黏的肉與籽,接著在用小刀雕出想要的圖案。過程中要小心控制力道與下手方向,否則鬼臉的牙齒很容易少一顆,而淪為逗趣的下場。最後,就是放進蠟燭,蓋上最初削掉的一塊,南瓜燈就完成了。
當看到十幾個南瓜燈在黑暗裡亮起來,我的西洋鬼節突然變得溫暖無比。
張貼者: 08:24 於 星期二, 10月 23, 2007 2 意見
標籤: 08: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