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

I’ll email you.

寫這篇文章時,我的explorer只開著一個tag: Gmail。

在美國的一年來,另一個重塑我認知的文化,就是email。”I’ll email you”這句話,一天總要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好幾次。以前,我認為email的時效性以天為單位,有時收到上週就寄出mail的回覆,也不會大驚小怪。我就帶著這樣的想法,到了可怕的email地獄。

不只一次懷疑,美國工作內容的一部分就是時時刻刻回覆email。才剛剛按下送出button,連一篇好友部落格的文章都還沒讀完,就會有一封尚未閱讀的信件正燒滾滾地躺在那等著你。我曾經在晚上十一點鐘寄給教授一封關於個人作業的問題,兩分鐘後,答案立即揭曉。

說實話,我不喜歡check email,這個動作讓我感覺遭受控制、壓迫,沒有自由。因此,我習慣等到空閒時,也就是做完功課、看完所有部落格及娛樂網站、msn上好友都在卻沒人理我時,「不得已」才開始慢慢回覆。

然而,好景不常,如此囂張也僅限於一年以前的日子。

現在,小組討論的紀錄,”I’ll email you.” 跟朋友約見面的時間,”just send me an email.” 第一次參加某個活動,”please leave your email address.” 再加上雜七雜八的學院群組訊息、活動reminder、議題討論、遠距教學網上貼的新資訊、還有一些Amazon或the Body shop會員的定期促銷,就足以讓瀏覽器忙得不得了。

剛開學時,連教授都會寄一封無內容的群組測試信,以確定每個學生都能收到未來一學期的郵件轟炸。

You’ve got mail,再也不是浪漫的電子情書。

這一年的訓練,讓我養成一上網就先登入Gmail的強迫性行為,寫這篇文章時,也常常不由自主點開瀏覽器,check email。我漸漸發現,這種行為根本不是想獲得新知,而是追求點開那粗體字的郵件後,看到未讀郵件又少了一封的快感。真正記在腦子裡的東西,反而愈來愈少。

當初抗拒的事情,現在竟然成為我的一部分。在網路新媒體如此發達的時代,各種幫助使用者得知「你有新郵件」的工具,正逐漸佔據整個桌面。Check your email,裡面有工作、有娛樂、有知識、有人際關係,還有整個生活。

當我發現自己因為在一小時內回覆email而有成就感時(雖然效率仍比不上美國人),事情真的不妙了。

2 則留言:

08:12 提到...

我有次跟教授互傳email到半夜兩點,他還硬要把全班加進Facebook裡,無孔不入。

Amazon以及the Body shop我本身也是常課,還有好朋友西南航空也常捎來不可錯過的優惠方案。Amazon顧客資料管理做得相當完善,買件東西從下單,刷卡,貨運及事後的意見回應都令人嘖嘖稱奇,方便得很。

08:24 提到...

有時候他們速度快到想讓你加入msn好友名單,直接線上聊起來。今天一個同學還跟我抱怨他寄信給他的advisor,結果「竟然」隔天才收到回信。唉。

我終於知道你為何勤於更新facebook的資料,哈哈!

Amazon真的需要推一下,每次他email推薦給我的書單都讓我十分心動,正是我的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