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

麵包的迷人滋味

我是一個嗜吃麵包的人。

令人發胖的食物,我總是很難抗拒。在政大求學期間,如遇酷暑,缺少熱食的欲望,就到老店廣奇來,選購一個全麥雜糧類的麵包,配上茶亭的冰紅茶,比任何便當都有吸引力。

在南陽街準備留學考試的日子,每天早餐總是麵包加上優酪乳,被李小超斥責後,每每下定決心要吃個蛋餅之類的換換口味,隔日經過麵包店,依舊著了迷失了魂掏出錢來。那時,到世運麵包選購中餐或晚餐,或者在QK讀書的下午,餓了加點的厚片吐司,前後不過寥寥數次,卻讓我記憶深刻。

到美國讀書之前,對於這個新環境,讓人期待的事情之一,就是麵包。某日母親與我一同外出,在一個平價咖啡館吃的鮭魚貝果和熱拿鐵,真是令人回味再三。有時極想念貝果的滋味,還會到便利商店買個起司貝果,雖然嚼勁跟抹醬都有進步空間,但也能稍稍解饞。憑著對貝果的愛好,我竊以為美國是個麵包上癮者的天堂,貝果和其他麵包類的親戚朋友,必定是五花八門、滋味誘人,等著被我裝進肚子裡。

上飛機的前一個月,在美國西岸定居已久的阿姨返台探親,幾句話澆熄我的熱情:「台灣的麵包怎麼那麼好吃啊!」花樣多,每一種都吸引人,像是以麵包當主食的國家一樣。果不其然,真正到那裡之後,除了各種口味的貝果沒有讓我失望,其他的實在無法深得我心。

美國販售的麵包較硬,也較乾,吐司的種類不少,除各種牌子的白吐司,還有全麥、穀類、蕃茄、肉桂葡萄乾等等,其他大概就是法式麵包,如棍子麵包,或是義大利的橢圓形大麵包,需要回家自己切片,有大蒜、洋蔥、麥、穀等等樸實材料做成的口味變化。別說要來個道地台灣口味:肉鬆蔥花麵包,就連培根、鮪魚、熱狗這些洋材料,也不見於麵包之中。

久而久之,我發現美國麵包是不包餡料的。某次我發現一個正方形的麵包,上面灑著白色粉末,滿心期待地買回家,期待它上面灑的是糖粉;內餡包的是奶酥,烤完後大口咬下:上面的是麵粉,沒有內餡,淡而無味。(美國沒有奶酥這種東西,在我尋覓一年奶酥醬後,很不甘願地承認。)

我以前Bible study的老師Peter,對各國美食很有興趣,某日談起台灣的麵包,告訴他內餡變化之多,甜鹹口味琳瑯滿目,Peter滿臉困惑地問:「那種東西是水餃嗎?」

因此無怪我和室友,在賣場發現厚片吐司和甜的小餐包時有多麼興奮。

曾經滄海難為水,也許我真的太挑嘴。我喜歡的麵包,是溫潤紮實的口感,最好是外酥內軟、有嚼勁,各種不同的內餡更是讓我困在麵包店,不知從何下手。很單純的麥穀口感,反而不能引起我的興趣。這次返台度假,吃著聖瑪莉的丹麥紅豆菠蘿,不經意抱怨起美國連吐司麵包都不如台灣,有人告誡我說,這是因為台灣的麵包有許多奶油,當然好吃,但是也很不健康。

沒辦法,家鄉味總是使人體胖心寬。
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‧以上對美國麵包的看法,純屬個人口味偏見,依舊有台灣人偏愛美國麵包,喜歡它的韌度、麥香與嚼勁。

‧不知道有沒有人吃過亞歷山大的芋頭吐司,我超級喜愛,不過甜了點,自從我家附近兩家亞歷山大接連倒閉後,已很久沒有吃到這種好滋味。

‧在美國的期間,台灣似乎有個菠蘿麵包大賞,珍珠奶茶菠蘿真的很有趣,叉燒菠蘿也很有創意,看到琳瑯滿目的食記紀錄,我實在很想在美國開個台灣麵包店。

‧之後回去拍下美國麵包的照片,再與大家分享。

5 則留言:

08:12 提到...

我原本很難相信,在這我以為是西方實物萬歲的阿美利堅,應該街頭轉角處處是麵包店,呼應城市裡的咖啡香。想不到只能在超市買到麵包,雖然不算太貴,但如08:24所說,口味和材質都不盡理想,而且還可以在室溫下保存兩個星期,相當驚人!

11:22 提到...

美國麵包總讓人提不太起食慾,通常只有點三明治時吃到。只喜歡HERO一種。
只能偶而到中國城買大班餅店的菠蘿包呀,又鬆又軟又脆。

匿名 提到...

facebook裡有一個Taiwan food is the BEST群組,我一看馬上就加入了。這句陳述完完全全是一句中肯的實話。

美國人愛吃cheeze愛吃bacon,但我在台灣嗜吃的培根麵包這裡卻完全不見蹤影。連大蒜麵包我都買不到。上次在超市看到一般的大雞蛋糕,想起台灣味實在很心動,但又有美國蛋糕是用砂糖不是用麵粉做的前車之鑑,遲遲不敢下手。考量許久,想說這麼普通的蛋糕簡單的滋味,應該不會搞雜吧,我還是錯了。買回去吃了一口就受不了了。

匿名 提到...
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匿名 提到...

雖然我不是頂愛吃麵包的人,但,還是希望法蘭西的麵包師傅不要讓人失望,畢竟台北一些標榜專賣法式麵包甜點的店,裡面的商品看起來都好好吃(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改良過的台灣法式口味),也讓人對當地的麵包師傅有些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