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

Interview (上)

「請自我介紹。」「喔,好。」「我是……」

台灣的面試八九不離十以此展開。記憶中最早一次,是高一時應徵輔導室最炙手可熱的活動組小義工,但除此必備開場問題,我實在想不起學姐多堂會審了什麼,我又如何應對才得將自己送進輔導室右邊角落的神密殿堂。

高三時,學校特地辦了模擬面試。傳播與外語科系分在同一組,由一位男國文老師、女英文老師和一位台大外文的學姊行刑。推甄台大外文的同學,當場朗讀英文文章後,可以立即用英文摘要;而推甄傳播科系的人一上陣,最流利的英文卻是:「May I speak in Chinese?」。真是無比窘迫。

我被問了很空泛的概念性問題,像是「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什麼?」也有時事個人見解,如「你贊成澎湖設賭場嗎?」。這些問題,不是未曾深思,就是未曾觸及。當場硬擠出連自己也意料之外的答案,被追問後,只能再努力掰出另一個答案。

疑惑的是,考官想要的是什麼?要我證明自己什麼呢?是要觀察你有無相關背景知識?是要聽你的獨到見地?擠出答案,萬一與考官意見相左呢?擠不出答案,是該硬著頭皮耍嘴皮?還是坦承自己才疏學淺,並展現自己謙虛上進求知若渴?而高中老師跟大學教授所想又會相同嗎?

模擬面試之後,除了每天閱讀各大報社論、看傳播相關電子報的必備功課,觀察每週出刊的大學報。深懼英文的我,每次洗澡都會在蓮蓬頭水流下呆立許久,用破爛的英文與自我幻想黑臉白臉兩位考官纏鬥,直到十分鐘後被一陣涼意驚醒。

正式上場的那天,除了自我介紹,其他問題像是:「你從高中社團學到最多的是什麼?」「你對於目前風行的娛樂主播有什麼想法?」「你有看過大學報?那覺得大學報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嗎?」「你有什麼想問我們的問題嗎?」

面試的問題出乎意料地淺顯。先前的憂慮與準備完全無用武之地。後來某位老師透露,其實他們忙了一整天,學生的回答都不太有印象了,只除了有一個學生自薦要高歌一曲。所以,面試最好能爭奇鬥艷突出自己?

面試經驗中,被問過最奇怪的莫過於應徵電台助理那次。一開始都還相談甚歡,要離開前,最後一個問題居然是「A和B都是你同學吧,如果他們只有一個能進電台,你會選誰?」學長姐料理東西軍看太多了嗎?這種考驗人性的問題到底要檢驗什麼?

升上大二,幾乎不再面試了,當了學姊接下幹部,要也只有我面試人的份。而從育樂生活中心出發的記者生涯,也讓我掌握發言主導權。被問的人變成提問的人,不變的是,我們還是有求於人的那方。

心中總揮之不去眼看星期一要交稿了,星期日下午還找不到受訪者的夢靨。出外採訪校際體育比賽,總要擔心結束後大家一哄而散;常有的是採訪完冠軍隊,亞軍卻早已悻悻然離去。那時候,只要有人願意接受採訪,心裡就是感謝、萬幸。

採訪專家學者,一不小心就變成基本知識全無、不做功課不尊重受訪者;採訪體保生,要絞盡腦汁換句話說,以免採訪筆記只剩「就很好啊」之類的話。採訪電視製作單位,在他們內部轉來轉去後,好不容易找到負責人,卻還要先把問題傳真給他們檢查過,才願意撥冗答覆。小小實習報記者,何翹可拿之有?

其後跑了創造力電子報,在官方單位底下工作,各項子計畫當然要配合受訪,訪問進行也比較順利。經驗漸增,也令我較熟於與人交涉應答。好日子直到一年後,出國唸書要找實習了,只好再度將自己送上門任人秤斤論兩。

出來跑,總是要還的。
 
 

6 則留言:

11:22 提到...

推 "我門仍是,有求於人的那方。"
記者這行,好像永遠都是有求於人這方,
不像醫生律師可以咄咄逼人

01:26 提到...

心有戚戚,不過我總是被問的那一方,
我四月時密集地參加interview,
現在不時興開頭來個自我介紹,
都很愛直接來!
唉,要把我自己賣掉,很費力!

09:27 提到...

唉,說到面試和記者採訪發問,
(2年來的生活不就是在其中打滾!)
我都是很有感觸的,
只是下集還不出來不敢多說...
怕我亂插花亂入話題,哈!

08:12 提到...

老美喜歡每門課前先來個自我介紹,
傷心的是,我永遠是個來自台灣,大學主修新聞的國際學生。
夾雜在微軟,股狗,Times,Tmobile,Verizon,XX Bank....等大公司派出的精英面前,誠惶誠恐。

04:06 提到...

有位11:22覺得你很奸詐
明明寫好一整篇 故意來個上中下
我可憐的粽子怎樣都只能一氣呵成
字數少到我見猶憐

還有 我也是一個課堂上自我介紹只能說來自台灣 大學主修新聞的國際學生
偶爾說自己在週刊當過journalist
不過課堂上不愛發言又沒意見
真的讓同學很懷疑我的身分

08:24 提到...

我對面試這種事經驗薄弱,
以前還想面試要如何說得井井有條又有P,
現在只求耳朵張大點,
不要硬的像鑽石。

不過我想看李小超面試化妝穿套裝的樣子。